•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




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 > 业界新闻

    业界新闻

    认识和预防冠状病毒

    时间 :2020/2/14 10:34:51作者 :admin 阅读数:1667次


    主要症状

    感染病毒的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,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咳嗽,有的会发展为肺炎 ,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。

    该病毒致死率约为2%4%,但这是一个非常早期的百分比,随着更多信息的获得可能会改变 。同时 ,这并不意味着它不严重 ,只是说病毒感染者不一定人人都会面临最严重的后果。

    传播途径

   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,气溶胶和粪—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。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病例多可以追踪到与确诊的病例有过近距离密切接触的情况。


    易感人群

   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,被感染的主要是成年人 ,其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感染。没有证据表明猫狗等宠物可以被感染 。

    儿童和孕产妇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易感人群 。


    预防方法

    到底应该如何预防感染冠状病毒,北京市疾控中心建议要加强个人防护,避免接触野生禽畜 ,杜绝带病上班、聚会。从武汉等地外出旅行归来,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,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 ,并戴上口罩就诊,同时告知医生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、旅行史等 。具体建议如下:

    一、加强个人防护

    1.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。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,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口罩。

    2.勤洗手。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、触摸过公共设施后 、照顾发热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、探访医院后 、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、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。

    3.不要随地吐痰 。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、鼻。

    4.加强锻炼,规律作息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
    二 、避免接触野生禽畜

    1.避免接触禽畜、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 ,避免购买活禽和野生动物。

    2.避免前往动物农场和屠宰场 、活禽动物交易市场或摊位、野生动物栖息地或等场所。必须前往时要做好防护 ,尤其是职业暴露人群 。

    3.避免食用野生动物 。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;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,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,处理生鲜制品时 ,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及时清洗,避免交叉污染 。

    三、杜绝带病上班、聚会

    如有发烧 、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,居家休息,减少外出和旅行,天气良好时居室多通风,接触他人请佩戴口罩。要避免带病上班、上课及聚会。

    四、及时就医

    从武汉等地外出旅行归来,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,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,并戴上口罩就诊,同时告知医生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 、旅行史等。




    防护指南

    一、普通居家人员

    (一)尽量减少外出活动。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 ,尽量在家休息。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,尤其是相对封闭 、空气流动差的场所 ,例如公共浴池 、温泉 、影院 、网吧、KTV 、商场、车站、机场、码头和展览馆等。

    (二)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。家庭置备体温计、口罩、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。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且外观完好 、无异味或脏污的口罩 ,回家后可放置于居室通风干燥处,以备下次使用。需要丢弃的口罩 ,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。随时保持手卫生 ,从公共场所返回、咳嗽手捂之后、饭前便后,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,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 。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,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。打喷嚏或咳嗽时 ,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。

    (三)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。居室整洁 ,勤开窗,经常通风 ,定时消毒。平衡膳食,均衡营养 ,适度运动 ,充分休息 。不随地吐痰,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,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。

    (四)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 ,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。家中有小孩的,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,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。

    (五)若出现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胸闷 、呼吸困难、乏力、恶心呕吐、腹泻、结膜炎、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,应根据病情,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。

    二 、出行人员

    (一)日常生活与工作出行人员 ,外出前往超市、餐馆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 ,要佩戴口罩 ,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。个人独处 、自己开车或独自到公园散步等感染风险较低时,不需要佩戴口罩 。

    (二)出现可疑症状需到医疗机构就诊时,应佩戴口罩,可选用医用外科口罩,尽量避免乘坐地铁 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 ,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。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,以及与他人接触情况,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相关调查。

    (三)远距离出行人员,需事先了解目的地是否为疾病流行地区 。如必须前往疾病流行地区,应事先配备口罩 、便携式免洗洗手液 、体温计等必要物品 。旅行途中,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 ,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佩戴KN95/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。口罩在变形 、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。妥善保留赴流行地区时公共交通票据信息  ,以备查询。从疾病流行地区返回,应尽快到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 、村民委员会进行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 ,医学观察期限为离开疾病流行地区后 14 天 。医学观察期间进行体温、体征等状况监测,尽量做到单独居住或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,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。

    三、居家隔离人员

    (一)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 ,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。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、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 14 天。居家隔离人员应相对独立居住,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,做好医学观察场所的清洁与消毒工作,避免交叉感染。观察期间不得外出,如果必须外出,经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 ,并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,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。

    (二)居家隔离人员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,谢绝探访。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,不得与家属共用任何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物品,包括牙刷、香烟、餐具、食物、饮料、毛巾、衣物及床上用品等。

    (三)他人进入居家隔离人员居住空间时,应规范佩戴KN95/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 ,期间不要触碰和调整口罩 。尽量避免与居家隔离人员直接接触,如发生任何直接接触 ,应及时做好清洁消毒 。

    四 、特定行业人员

    (一)对于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员 、出租车司机、公共场所服务人员 、武警、交警、安保人员、媒体记者、快递人员等行业人员,因日常接触人员较多 ,存在感染风险 ,其所在单位应为其配置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/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,以及手消毒液  、消毒纸巾、体温计等物品,并做好工作环境的日常清洁与消毒。工作期间,应做好个人防护 ,规范佩戴口罩上岗。口罩在变形 、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。注意保持手卫生 ,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,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。每日至少2次测量体温。一般情况下,不必穿戴防护服 、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。如出现可疑症状(如发热、咳嗽、咽痛 、胸闷、呼吸困难 、乏力  、恶心呕吐 、腹泻、结膜炎 、肌肉酸痛等) ,应立即停止工作,根据病情居家隔离或就医 。

    (二)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、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、疑似和确诊病例转运人员 ,建议穿戴工作服 、一次性工作帽、一次性手套、医用一次性防护服、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、防护面屏或护目镜、工作鞋或胶靴、防水靴套等 。

    (三)对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,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时 ,穿戴一次性工作帽 、医用外科口罩、工作服、一次性手套 ,与被调查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。开展疑似和确诊病例调查时,建议穿戴工作服、一次性工作帽、一次性手套 、医用一次性防护服、KN95/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、防护面屏或护目镜 、工作鞋或胶靴、防水靴套等 ,对疑似和确诊病例也可考虑采取电话或视频方式流调。

    (四)对于标本采集人员、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,建议穿戴工作服 、一次性工作帽、双层手套 、医用一次性防护服、KN95/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、防护面屏、工作鞋或胶靴、防水靴套 。必要时 ,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。

    (五)对于环境清洁消毒人员 、尸体处理人员 ,建议穿戴工作服、一次性工作帽、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 、医用一次性防护服、KN95/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、工作鞋或胶靴 、防水靴套、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。环境清洁消毒人员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,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,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。


    新闻资讯 /News

    • 采购:13978332484(揭先生)
    • 采购:18075823882(李先生)
    • 地址:永州市冷水滩区
    • 凤凰园春江北路789号
    销售微信:




  • XML地图